
傳動鏈條
- 標準傳動鏈條 >
- 重載系列傳動滾子鏈條 >
- 開口銷型傳動滾子鏈條 >
- 高強度傳動鏈條 >
- 特殊傳動鏈條 >
- 免加油自潤滑傳動鏈條 >
- 耐環境傳動鏈條 >
- 齒形鏈條 >
- 石油鏈條 >
- 鏈條配件 >
小型輸送鏈條
- 通用小型輸送鏈條 >
- 免加油小型輸送鏈條 >
- 耐環境小型輸送鏈條 >
- 帶滾輪輸送鏈條 >
- 倍速鏈條 >
- 空心銷軸鏈條 >
- 側彎鏈條 >
- 尖齒鏈條 >
- 帶橡膠附板鏈條 >
- 帶U型附件鏈條 >
- 夾膜鏈條 >
- 工程塑料內節鏈條 >
- 塑料滾子鏈條 >
- 塑料輥道鏈條 >
- 中孔鏈條 >
- 特殊小型輸送鏈 >
- 帶特殊附件輸送鏈 >
大型輸送鏈條
- 通用大型輸送鏈條 >
- 特殊大型輸送鏈條 >
- 大型空心銷軸輸送鏈條 >
- 軸承滾子大型輸送鏈條 >
- 耐環境大型輸送鏈條 >
- 帶滾輪大型輸送鏈條 >
- 倍速大型輸送鏈條 >
- 滾針套筒大型輸送鏈條 >
- 帶特殊附件大型輸送鏈條 >
- 針對特殊用途輸送鏈條 >
- 大型輸送鏈條配件 >
特種輸送鏈條
- 電子波峰焊行業應用 >
- 電鍍設備行業應用 >
- 造紙廠行業應用 >
- 制藥廠包裝機行業應用 >
- 汽車廠行業應用 >
- 牙膏包裝輸送線行業應用 >
- 光伏設備制造行業應用 >
- 畜牧業自動化包裝機鏈條 >
- 巧克力食品行業應用 >
- 人造板/木地板制造行業應用 >
- 醫療設備行業應用 >
- 啤酒廠易拉罐生產線輸送鏈條 >
- 速凍隧道鏈條 >
- 糖機鏈條 >
- 啤酒灌裝輸送鏈條 >
- 人造板輸送鏈條 >
- 噴涂設備輸送鏈條 >
- 煙草機械輸送鏈條 >
- 提升機用鏈條 >
- 紡織機械用鏈條 >
- 紙卷用輸送鏈條 >
- 印鐵烘房線鏈條 >
- 雙向活動鏈條 >
- 刮板輸送鏈條 >
- 洗煤機用輸送鏈條 >
- 堆取料機輸送鏈條 >
- 橡膠手套輸送鏈條 >
- 污水處理輸送鏈條 >
- 雙鉸接輸送鏈條 >
- 鋼廠用輸送鏈條 >
- 塊式輸送鏈條 >
- 筑路機械鏈條 >
- 棕油鏈條 >
- 汽車生產線鏈條 >
- 軟管專用鏈條 >
- 聚酯薄膜橫拉鏈條 >
- 鋪路機用鏈條 >
- 包裝機械鏈條 >
- 挖溝機鏈條 >
- 礦山冶金鏈條 >
- 木材輸送鏈條 >
- 糧食機械輸送鏈條 >
- 垃圾處理用輸送鏈條 >
- 鋼卷傳輸用輸送鏈條 >
工程鏈條
- 工程鋼制套筒鏈條 >
- 鋼制銷合鏈條 >
- 焊接結構彎板鏈條 >
- 曳引用焊接結構彎板鏈條 >
起重鏈條
- 板式鏈條 >
- 堆高機用板式鏈條 >
- LH系列板式鏈連接環 >
- LL系列板式鏈連接環 >
- LH系列板式鏈連接銷軸 >
- LL系列板式鏈鏈接銷軸 >
- 多板銷軸鏈條 >
- 無滾子提升鏈條 >
不銹鋼鏈條
- 不銹鋼滾子鏈條 >
- 不銹鋼滾子鏈條附件 >
- 不銹鋼雙節距輸送鏈條 >
- 不銹鋼雙節距輸送鏈條附件 >
- 不銹鋼空心銷軸鏈條 >
- 不銹鋼側彎鏈條 >
- 不銹鋼加長銷輸送鏈條 >
- 不銹鋼倍速鏈條 >
- 不銹鋼帶滾輪輸送鏈條 >
- 不銹鋼大型輸送鏈 >
- 不銹鋼特種輸送鏈條 >
頂板鏈/鏈板
鏈輪
- 銷齒傳動 >
同步帶輪
- XLH標準梯形齒同步帶輪 >
- HTP圓弧齒同步帶輪 >
- T型齒同步帶輪 >
- AT型齒同步帶輪 >
- BTL錐孔同步帶輪 >
- HTP型錐孔同步帶輪 >
齒輪齒條
蝸輪蝸桿
聯軸器
聯結件
- B系列脹緊套 >
- E系列脹緊套 >
- D系列脹緊套 >
- F系列脹緊套 >
- T系列脹緊套 >
- ML系列脹緊套 >
- HL系列脹緊套 >
- SD系列脹緊套 >
- SS系列脹緊套 >
- SK系列脹緊套 >
- BTL系列錐套 >
- QTL系列錐套 >
- STL系列錐套 >
圓環鏈&吊具
- 礦用圓環鏈條 >
- 冶金專用吊具系列鏈條 >
- 吊裝圓環鏈條 >
- 提升圓環鏈條 >
- 船用/捕魚用圓環鏈條 >
- 出渣機用圓環鏈條 >
- 景觀橋索鞍索夾 >
輸送帶
- 鋼絲繩芯輸送帶 >
- 織物芯輸送帶 >
- 礦用耐沖擊輸送帶 >
- 芳綸輸送帶1 >
- 耐高溫輸送帶 >
- 阻燃輸送帶 >
- 金屬網芯輸送帶1 >
- 鋼絲繩牽引輸送帶1 >
- 管狀輸送帶 >
- 花紋輸送帶2 >
- 覆蓋帶 >
- 擋邊輸送帶 >
- 防附著輸送帶2 >
- 節電型輸送帶2 >
- 防撕裂輸送帶 >
- 隧道用輕型鋼絲繩芯輸送帶2 >
- 特殊高伸長度聚酯帆布輸送帶2 >
- 提升帶1 >
- 夾帶式輸送機覆蓋帶1 >
- 水壓機外胎(膠墊)1 >
- 實際案例 >
脹緊套
離合器
過載保護設備
農民工增量減少 工業機器人產量“高臺跳水”
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 杜弘禹
農民工快要增長不動了,作為替代應有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被制造出來并投入應用,可為啥2018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上演”高臺跳水“?
近年,隨著人口紅利消逝,我國加速推進工業機器人應用,以解決勞動力問題。
4月29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《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》(簡稱:《報告》)顯示,2018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,比上年增加184萬人,增長0.6%。
這一增量比上年減少了297萬人,增速也比上年回落1.1個百分點,也是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自2015年以來的首度回落,0.6%增速更是近10年來首次跌破1%。
按上述邏輯,作為替代,應有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被制造出來并投入應用,但是,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,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竟然走出了持續多年的“高增長”并迅速轉為負增長。這一趨勢甚至延續至2019年,一季度產量累計同比為-11.70%。
為何如此?農民工增長不上來,工業機器人負增長,誰來干活?制作產業鏈何以為繼?
農民工快增長不動了
盡管農民工總量還在增加,但增量已很有限。
《報告》顯示,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,比上年增加184萬人,增長0.6%。對比2017年來看,增量減少297萬人,增速明顯回落1.1個百分點。
0.6%是近10年農民工增速首次跌破1%,創新低,也是2015年后增速首次回落。2015年農民工增加1.3%,較2014年1.9%有所下降,隨后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上升,分別為1.5%和1.7%,直至此次明顯回落。
(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;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杜弘禹整理)
不僅總量增長少了,農民工進城和跨省流動也在減弱。2018年的外出農民工中,進城農民工為13506萬人,比上年減少204萬人,下降1.5%
外出農民工中,到省外就業農民工為7594萬人,比上年減少81萬人,下降1.1%;而在省內就業的農民工9672萬人,比上年增加162萬人,增長1.7%。并且,省內就業的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比重已達56%,占比比上年提高0.7個百分點。
農民工總量增長不上來,流動性也在減弱,使得從輸入地來看,一些地區的農民工就業人數正在減少。
數據顯示,2018年在東部就業的農民工為15808萬人,比上年減少185萬人,下降1.2%,占農民工總量54.8%。這其中,在京津冀就業農民工2188萬人,比上年減少27萬人,下降1.2%;在珠三角就業的農民工4536萬人,比上年減少186萬人,下降3.9%。
不過,東部在長三角就業的農民工為5452萬人,仍比上年增加65萬人,增長1.2%。
而在東北就業的農民工905萬人,比上年減少9萬人,下降1.0%,占農民工總量3.1%。
作為對比,2018年在中西部就業的農民工繼續增加,中部增加139萬人,增長2.4%,占農民工總量21.0%;西部增加239萬人,增長4.2%,占農民工總量20.8%。
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、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,農民工增量減少受多重因素影響,這包括人口增長動力減弱和城鎮化快速推進。
231萬農民工逃離珠三角?
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,珠三角農民工就業人數減少成為一個突出現象,甚至可以說,珠三角成東部地區農民工就業數量減少的“主力”。這還不是珠三角農民工數量首次減少,2017年就已減少了45萬人,兩年合計減去231萬名農民工。
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和制造業重鎮,珠三角一直是許多農民工務工首選之地。應該說,正是大量農民工涌入,才支撐起珠三角經濟騰飛,并以此繼續吸引人口。
目前,廣東全省約有2500萬產業工人,約占全國八分之一,其中農民工占七成以上,而超過九成產業工人集中在第二產業,大量集中在珠三角制造業。
然而,近年隨著人口紅利消逝、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格局演化,珠三角經濟發展與農民工的關系逐漸發生變化。這其中,一個大致的邏輯是,因為勞動力逐漸減少,企業深受“招工難”困擾,隨之而來的人工成本攀升迫使部分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淘汰,以及部分產業加速向自動化轉型升級,由此逐步減弱了整體的用人需求及吸引力。
轟轟烈烈的“機器換人”行動,便是變革的產物。2014年,“世界工廠”東莞開始大力推動“機器換人”,以抵消勞動力減少的影響。2014-2016年工幫助企業節約用工達20萬。
廣東全省則是從2015年開始大規模推動“機器換人”,珠三角迅速成為全國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,這與其農民工數量的減少幾乎是同步。僅2016年,廣東全省新增應用機器人達2.2萬臺,總量超6萬臺,約占全國五分之一,數以萬計的企業參與其中。
胡剛說,近年,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有較明顯的轉型升級,尤其是開展“機器換人”,許多企業紛紛跟進,進而直接降低了對農民工的需求。
機器人為何“高臺跳水”?
確實,過去幾年,“機器換人”立竿見影的效果,促使諸多企業投入改造升級。
2013年,我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之后,至今保持這一地位。同時,強大的“供需法則”作用下,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,產量激增。
國家統計數據顯示,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21.7%,2016年增長34.3%,2017年增長68.1%,呈現逐年遞增、高速增長態勢。其中,更有個別月份產量翻番。
然而,這一趨勢竟在2018年迎來轉折。2018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29.6%,上半年降為23.9%,前三季度進一步降至9.3%,全年收于4.6%,與往年形成鮮明對比。
(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;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杜弘禹整理)
逐月來看,拐點出現在9月份,當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突然降為-16.4%,隨后每月均為負增長。并且,這一下行趨勢延續至2019年,今年一季度為-11.7%。
農民工增量減少,理應大規模應用工業機器人,可產量為何出現負增長?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發現,這一現象受多重因素影響,但最終均指向一個現實:需求端發生了變化。一個普遍觀點認為,2018年工業機器人產量跌落,與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,制造業企業對機器人需求下降有直接關系。
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永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,去年開始,經濟波動,不少制造企業出現訂單減少或資金緊張等情況,對“機器換人”轉為保守或持觀望態度。
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,2017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60%,但2018年僅增長14.97%。
(數據來源:Wind)
梳理多家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2018年報也發現,營收增速下降幾乎是普遍情況,比如埃斯頓2018年營收增長35.72%,上年為58.69%;拓斯達2018年營收增長56.73%,上年為76.51%;華中數控更從2017年的21.21%降為2018年的-16.81%。
聲明:本文為轉載類文章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(QQ: 1738111381),不便之處,敬請諒解!
- 上一條:上一篇:印度制造究竟有多不靠譜?
- 下一條:下一篇:鏈板烘干機為何被市場歡迎?
?